2024年4月18日,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郭素峡教授率领团队,采用MitraClip™系统成功为一例外科术后(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在麻醉科、超声影像团队、介入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即刻效果显著,目前恢复良好。
这也是东莞地区第一台外科术后的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本例手术的顺利完成,也代表了东莞市人民医院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上的先进水平,让更多不同类型的二尖瓣反流患者有了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病例介绍
患者男,61岁,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后叶脱垂并关闭不全(重度反流);左心增大;反流量主要在3区,对房间隔穿刺点要求较高。脱垂位置AML23mm,PML18mm,瓣口面积大于4cm²。郭教授团队在充分评估后,决定为患者施行经导管二尖瓣微创介入修复手术。
手术过程
术前结合病例病变和外科术后的特点,制定手术方案:
首先对于房间隔位置,由于二尖瓣成形术,一般结束时会在房间隔位置行补片修补术,该病例由于脱垂位置在3区,本身对房间隔穿刺点要求高,若房间隔位置有补片阻隔,无疑对术中产生了较高挑战;反流束较宽,但由于是外科术后病例,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快速完成手术,拟用1枚XTR植入3区位置,解决脱垂及反流。
在手术的第一个环节就受到了预估的挑战。房间隔穿刺过程中发现,房间隔的确有植入补片,穿刺针鞘进入右房后,始终无法看到明显的帐篷征。同时,由于补片十分具有韧性,即使找到了可靠的穿刺位置也无法穿过补片,使用电刀也无法通过,甚至穿刺过程中出现针尖滑动的情况。郭教授团队尽全力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可靠的穿刺位点,终于在靠近上腔且贴近主动脉的位置,找到了可穿过但并不理想的位点。
成功穿刺后,通过超硬导丝置入24F可操控导引导管至左心房后,送入二尖瓣夹输送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调节二尖瓣夹输送系统垂直在二尖瓣正上方,打开二尖瓣夹的双臂至120°,在经食道超声指导下调整二尖瓣夹使之位于3区前后瓣叶的中间,使两臂位于5点和11点;轴向调整好后,进入心室捕捞瓣叶。受到穿刺点偏高&靠前的影响,夹子在左房调整时有明显的aorta hugger,且此种情况下的aorta hugger比常规情况更难解决。
不断的通过调整SGC的弯形以及CDS的A&P旋钮,尝试解除aorta hugger,多次尝试捕捞瓣叶,终于使2个瓣叶均落在二尖瓣夹的两个臂上,操作二尖瓣夹使之夹住2个瓣尖,经食道超声反复确认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内侧仍有中度反流,但考虑到向内侧位置的移动前提是大鞘深度足够,同样是因为房间隔穿刺位点的影响,此时大鞘已几乎快掉出左房,加之跨瓣压差已经达到了5mmHg,最后决定释放二尖瓣夹。3维视角下夹子组织桥稳定,退出二尖瓣夹输送系统和24F可操控导引导管,8字缝合股静脉。
整个手术过程历时5小时左右,在极其艰难的穿刺条件下完成房间隔穿刺,同时在术中不断的尝试优化系统,减少穿刺所带来的操作影响,最后顺利完成手术,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二尖瓣反流,达到理想预期。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